◎记者 刘春燕
在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的深化推进?在7月30日至31日于重庆举行的“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上,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吉表示,当前世界正处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2012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发布,当时的新能源汽车年产量仅1.28万辆,到去年已经增长了1000倍。”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感慨道。
重庆是制造业重镇,目前正全力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7月29日,随着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挂牌成立,重庆迎来首家一级央企总部。本次论坛落地重庆江北恰逢其时,政产学研人士云集,深度探讨产业未来。
路径:科技自立与ESG变革
在2024年MSCI评估的758家中国公司中,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评级领先,进步显著
“要紧紧把握新能源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契机,牢固树立以电动化牵引汽车产业网联化、智能化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技术路线。”苏波认为,推动汽车产业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高水平开放合作,持续优化体制机制环境。
面对全球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发展的大趋势,苏波提醒:“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先优势并非高枕无忧。”基于此,要抢占全球创新制高点,特别是突破车规级芯片、高安全固态电池、车用操作系统等“卡脖子”技术,前瞻布局前沿领域,把握技术迭代主动权。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的增长,如何让产业发展的脚步稳踏在技术创新上,已成为行业下一步思考的问题。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彭华岗看来,新质生产力的“质”不仅是质量的“质”,更是本质的“质”,要求技术创新必须深深扎根于可持续性、包容性与责任感的沃土。因此,推进ESG变革是汽车行业长久发展的一项答案。
可喜的是,中国汽车产业正以创新实践交出“ESG答卷”。2024年10月以来,基于ESG绩效评价构建的汽车行业投资组合,累计收益率稳定超越中证、恒生沪深港汽车指数等,ESG投资价值日益凸显。截至今年7月22日,A股23家汽车制造企业中,已有18家发布了2024年度ESG报告,占比高达78%,ESG信披正愈加透明。在2024年MSCI评估的758家中国公司中,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评级领先,进步显著。
基于中国汽车产业ESG建设仍处于爬坡上坎的阶段现状,彭华岗认为,中国车企需要与供应链携手,完成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引领”的跨越,重塑核心竞争力。在减碳与增长的平衡中,车企可以走出独特的技术路径,也能通过ESG体系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如果放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发展大背景下,还只是沧海一粟,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当下的关键是如何提高产品质量,而不是在低水平的价格战中内卷。在其看来,要进一步做好技术创新、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数字经济赋能这三篇“文章”,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建设汽车强国注入澎湃动能。
实践:技术革命与全球布局
中国头部车企代表围绕“技术创新”与“全球化战略”两大核心路径,分享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企业实践和未来蓝图
智能化与制造工艺革新同步推进。长安汽车旗下深蓝汽车将在第四季度推出的L06车型,将搭载全球首款3纳米车规级座舱芯片并标配激光雷达与城区NOA。江汽集团与华为共建的“尊界超级工厂”,其AI视觉检测精度达0.2mm,覆盖超2600个关键质控点。赛力斯则创新采用“厂中厂”集聚模式,将核心供应链响应时间缩短至20分钟内,并成功实践了首例问界M9的卫星通信紧急救援。
长安汽车副总裁、深蓝汽车CEO邓承浩表示,深蓝汽车当前月销量约2万台,高峰期达3万台,目标是在今年第四季度,借助新产品投放及全球化发力,冲击月销量4万台大关,并力争打造全球月销量过2万台的明星车型。
核心技术突破是企业抢占未来的制高点。据广汽集团执委会委员吴坚介绍,集团已完成了全固态电池400Wh/kg化学体系开发,打通了全流程制造工艺,实现30Ah以上大容量全固态电芯试制,完成20Mpa以上高强模组设计,力争2026年实现整车搭载,并积极探索“第三代”锂电技术。其乘用车氨发动机实现90%以上氨燃料替代率,即将在全球头部车企的车型上搭载。
在前瞻领域,广汽集团积极布局探索未来多场景移动立体出行方式,如智慧交通载具、智慧移动终端等。吴坚补充称:“汽车上用到的车规级芯片同样可以用到人形机器人身上,因此可以实现汽车、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的一些主要零部件共享,车企布局这些赛道相较初创公司更具成本优势。”
江汽集团控股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项兴初则建议汽车产业加大AI大模型的应用和安全测试,进一步完善AI大模型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标准和规范。
此外,中国车企正以多元策略竞逐全球市场。“我们8月1日上市的S05 620km超长续航版就是为满足海外用户对续航的高要求而量身打造的。”邓承浩称,随着S05、S07等新品海外上市,深蓝海外月销目标直指万台,致力于将“中国智造”“重庆智造”的智能电动汽车推向全球舞台。据介绍,深蓝汽车已进入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
项兴初呼吁相关部门牵头制定中国汽车产业出海总体战略,通过技术、资本、供应链合作共建海外产业园,强化属地运营,协力提升中国汽车国际形象。这与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联手世界级供应商,共创世界级智造品质,共享中国机遇”的理念深度契合。
生态:构建产业协同新格局
多项标志性合作集中落地,为产业发展构建“信息支撑—舆论护航—品牌赋能”的生态环境
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汽研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共建汽车产业经济信息研究平台,旨在整合权威数据与技术研究资源,为行业提供精准的市场研判、政策解读和趋势预测。中宣部舆情中心、中国汽研成立汽车行业舆情治理办公室,政策引导与舆情治理协同发力,强化“中国智造”正面叙事,赋能汽车产业行稳致远。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中国汽研联手筹办汽车品牌专委会,旨在扩大产业朋友圈,以标准体系赋能测试认证,共塑品牌竞争力。
据主办方介绍,今年6月,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中国汽研聚焦产品、技术、产业链三大领域的突破性成果,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优秀案例。本次论坛上发布“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优秀案例”,评选出的25家优秀企业案例,体现了汽车行业技术变革趋势与新质生产力核心内涵,有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提供解决方案。
“中国汽研汽车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欧盟、日本、美国、中国、韩国;中国在发展环境维度表现亮眼,位居全球首位,在经济发展维度也展现出强劲实力与良好态势。”中国汽研总经理刘安民现场发布《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2025)》并建议,汽车产业发展应当强化技术创新供给、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巩固扩大国内市场、完善出海服务支撑体系、丰富汽车文化建设,共同向汽车强国的宏伟目标全力迈进。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