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多达十余家,白酒企业高管为何大调整?

频道:热点快讯 日期: 浏览:7

  转自:贝壳财经

  白酒企业正经历一轮管理层大调整。贵州茅台、酒鬼酒、习酒等酒企在2024年“换帅”,2025年以来,又有十余家白酒企业高管更迭,包括洋河股份董事长张联东、金种子酒总经理何秀侠辞任,而贵州习酒总经理万波,茅台集团副总经理向平、张贵超履新。

  白酒企业这一轮重要人事变动中,不少“75后”“80后”走上重要岗位,管理团队更趋年轻化。与此同时,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转折期,业绩增速放缓,库存高企、价格倒挂成为普遍现象,而且白酒消费从“渠道端”向“消费端”转向。对新管理团队而言,如何更好应对这些行业周期中的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多酒企高管接连调整

  近两年,白酒企业高管人事调整信息接连不断。2024年,贵州茅台、贵州习酒、国台酒业、酒鬼酒、金沙酒业等“换帅”,五粮液、水井坊、舍得酒业等总经理、副总裁等高管更迭。进入2025年,酒企高管人事变动持续,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十余家酒企发生重要人事变动。

  1月,肖卫吾担任宝丰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宝丰酒业经营管理工作。

  2月,郎酒销售体系完成新一轮组织升级,青花郎事业部、红花郎事业部、兼香事业部三大品牌事业部升级为准公司制度运行,多个事业部管理团队进行人事调整。同月举行的孔府家酒2024年总结表彰大会上,石新勇以孔府家酒业董事长、总经理身份出席。

  3月,舍得酒业副总裁兼邹庆利辞职,公司总裁唐珲暂代其职责。

  4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人事调整通知,推荐万波为贵州习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董事长、总经理人选,推荐刘安勇为贵州习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人选。此前,万波就以习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提名人选)、总经理(提名人选)身份出席多项会议和活动。

  6月,杨卫国辞去洋河股份董事及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卸任宿迁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洋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双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同月,华润啤酒董事长侯孝海突然离职,向平、张贵超被推荐为茅台集团副总经理人选。

  7月,张联东辞去洋河股份董事长等职务。张联东于2021年2月担任洋河股份董事长,原定任期届满时间为2027年4月。公司官网显示,洋河股份(苏酒集团)党委书记为顾宇。随后,洋河股份董事会提名顾宇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任期与第八届董事会任期一致。

  同月,“华润系”2022年收购的白酒企业金种子酒发布公告,公司董事、总经理何秀侠辞职。何秀侠于2022年7月出任总经理,标志着金种子酒全面进入“华润时间”,但历经3年调整,金种子酒至今仍未走出亏损。

  团队更年轻化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25年以来,新上任的酒企高管中,不乏“70后”“80后”,比如贵州习酒总经理万波为“70后”;被推荐为茅台集团副总经理人选的向平、张贵超分别为“70后”“80后”;洋河股份党委书记顾宇为“75后”。

  实际上,2024年的酒企高层人事变动中,“70后”或“80后”便已普遍接任企业领导岗位,如贵州茅台董事长张德芹、五粮液总经理华涛、泸州老窖集团总裁廖俊、贵州习酒董事长汪地强等均为“70后”。还有部分“酒二代”登场,如闫凯境(1979年出生)接替父亲闫希军担任国台酒业董事长,华致酒行创始人吴向东之子吴其融(1996年出生)进入董事会担任非独立董事。

  在东方证券分析师看来,当前白酒行业处于产业周期底部,非常考验领导层业务管理能力,高管任命上也更加注重在酒企有过管理经验的人员。随着酒企高管团队更加年轻化,市场化机制强化,有助于酒企更加灵活地推动改革。

  有酒业人士对新京报记者分析表示,未来的行业竞争,将聚焦于组织韧性、品类创新与用户运营能力。酒企管理层对技术派高管的重视等,意味着白酒行业在深度调整期下竞争逻辑的根本转变:从粗放扩张转向专业化、精细化运营,助力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

  面对市场大考

  近两年,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转折期,部分酒企的管理层变化,与此不无关系。这一方面反映出部分酒企在业绩压力下的战略焦虑,亟须扭转业绩下滑,改善价格体系,实现稳价、提振信心;另一方面,面对新消费时代,酒企希望主动求变,借助新鲜血液和创新思维实现转变和提升。

  中国酒业协会6月18日发布的《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以来,酒企纷纷采取调价手段以应对库存压力,然而,调价行为暂未对库存压力产生明显改善作用。根据2024年年报,A股20家白酒上市公司存货达到1683.89亿元,同比增加192.9亿元,其中13家存货增长,较2022年、2023年继续上升。

  另据中国酒类流通协会6月28日发布的《2025中国酒类零售连锁行业发展白皮书》,在影响酒类连锁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中,79%的企业认为,价格倒挂影响企业经营利润,成为影响企业增长的最大因素。89%的企业认为,目前企业经营成本过高,而有50%的企业提到库存压力过大、单店盈利差对企业日常运转等产生影响。

  不难看出,对酒企新管理团队而言,解决库存压力、价格倒挂问题,拓展新的营收增长点等,可谓燃眉之急。

  一位河南酒商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其销售的白酒产品中,主销价格带从过去的三四百元,下探至两三百元,百元以下大众口粮酒比较受欢迎。而两年前热销的500元至800元次高端名酒,价格倒挂最明显。在该酒商看来,酒企管理层需要考虑重新调整产品布局,推出更具亲民价格的高性价比产品,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同时,需要重构厂商关系。白酒逐步从“渠道端”向“消费端”转向,新的消费需求、消费趋势和特点,要求应用新的管理思维和战略举措,这也是对酒企管理层的考验。

  在业内人士看来,酒企新管理团队能否通过数据赋能而非渠道压制,激活经销商服务价值;能否推出更多消费场景,让白酒消费不只局限于佐餐;能否在产品定位、包装设计、容量定价等方面契合年轻群体的特色需求,将是抢占新增长点、实现逆风向上的关键之一。

  新京报记者 秦胜南

  编辑 李严

  校对 杨许丽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