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再融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明确 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频道:热点快讯 日期: 浏览:2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记者 时娜

  6月30日,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引第8号——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下称“指引”),明确了创业板上市公司再融资适用“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的范围、具体认定标准等具体事项,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超六成,这些公司具有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非资本性支出金额较高等典型特征,对资金使用灵活度有较大需求。本次明确创业板“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的认定标准,增强了制度的适应性,符合相关标准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将不再受30%补流比例限制,无须提前规划资本性支出项目,融资灵活性得到有效提升。

  经初步测算,符合创业板“轻资产、高研发投入”标准的上市公司共计200余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明确认定标准

  提升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本次发布的指引共13条,明确了创业板上市公司再融资适用“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的范围、具体认定标准、信息披露要求、中介机构核查要求和募集资金监管要求等具体事项。

  具体来看,“轻资产”的认定标准是“最近一年末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权、使用权资产、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其他通过资本性支出形成的实物资产合计占总资产比重不高于20%”。相关资产项目与会计科目一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经审计后可直接评估判断是否满足“轻资产”条件。

  “高研发投入”的认定标准是“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15%;或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不低于3亿元且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3%”。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无研发人员占比要求,这与创业板首发上市板块定位标准一脉相承。同时,对于适用研发投入不低于3亿元标准的上市公司,新增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3%的底线要求,以保障研发投入质量,避免仅因规模体量大而满足“高研发投入”标准。

  指引设置了负面情形,明确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者其他风险警示的,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的比例不得超过募集资金总额的30%,体现出“扶优限劣”的监管导向。

  市场人士认为,认定指标具体明确、可量化,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进一步提升,有助于创业板更好支持科技创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增强制度适应性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创业板是A股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先行板块和重要组成部分。设立十五年来,创业板的改革效应持续显现,培育形成了一大批优质科技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市场制度机制、提升市场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超六成,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亟需通过融资加快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此次创业板发布指引,增强制度适应性,将更好地满足科技型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

  同时,“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的设置,也将进一步巩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创新成色。2022年至2024年,138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累计研发投入中位数为2.09亿元,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为6.47%。指引将“高研发投入”标准中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下限确定为3亿元,研发占比下限确定为15%,显著高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中间水平,体现出指引鼓励创新特点鲜明的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进一步提升主营业务的技术先进性及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