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赴港投保持续火热 内地监管提示风险降温

频道:热点快讯 日期: 浏览: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近期香港保险市场因分红险演示利率下调而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为了锁定高收益,不少内地居民“打飞的”专程赴港签单,部分中介也借机营销, 带火了一波香港保险购买潮。但是火热背后,也充满了风险,7月30日,河北金融监管局关于购买境外保险的风险提示称,近期境外保险产品热度上升,但其中暗藏诸多风险。持牌机构、保险从业人员超出业务范围,宣传、推介、销售或组织安排购买境外保险机构产品,均属于违法违规行为。

  赴港投保热情升温

  河北金融监管局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境外保单不受我国境内法律保护,投保境外保险产品存在汇率或外汇政策变化、保单收益不确定、理赔成本高、维权难度大等诸多风险,消费者应高度警惕,谨慎对待。

  “如确有需求,请通过合法渠道购买保险,切勿参与‘地下保单’等违规交易,谨慎对待以‘高收益’为卖点的投资型产品。”河北金融监管局强调。

  因香港保险具有产品设计灵活、保障全面、收益较高等特点,近年以来一直是部分内地旅客赴港第一站便是直奔保险公司,香港保险也一度被称为金融“土特产”。

  2024年全年,内地访客赴港投保627.98亿港元,比2023年同期(589.71亿港元)增长6.49%。其中,第一季度投保156亿港元,第二季度投保141亿港元,第三季度170亿港元,第四季度161亿港元。

  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的保费,占据全港新单保费(2,198亿港元)的29%,近三分之一 ,相当于每3份新单中就有1份来自内地访客。

  内地访客新造业务保费上涨,主要由终身寿险和储蓄寿险的需求带动。以新单保单数统计,两者合计占比62.1%,其中终身寿险占比58.5%,储蓄寿险占比3.6%。

  2025年以来,这一趋势继续加码。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港新造保单保费达934亿港元,同比增长43.1%,创下2001年以来的季度新高。

  不过,内地访客新造保单统计情况并未公布。对此,香港保监局表示,该局正全面检视非本地保单持有人投保资料收集的范围及准则,在完成这项工作前不会发布有关内地访客的分项统计数字。

  需要说明的是,7月1日起,香港保监局将分红险演示利率上限从7%下调至6.5%,不少中介借势炒作高利率“最后的窗口期”,恰好正逢暑期,“打飞的”投保的内地居民大排长龙。

  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告诉记者,香港保险作为全球化资产配置的工具之一,其吸引力不可否认,但其风险也需要审慎评估。首要关注汇率波动风险,香港保单多以美元或港币计价,汇率波动可能直接影响保单价值和未来收益。其次是非保证收益实现的不确定性,储蓄分红型产品的非保证部分高度依赖保险公司投资表现,市场与利率波动可能导致实际收益低于演示水平。再者是法律与政策风险,香港与内地在法律体系、监管政策上存在差异,投资者需熟悉香港保险法规,同时关注两地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影响,例如外汇管理政策、税收政策等。当然,产品条款复杂性及长期锁定期带来的流动性约束也需纳入风险框架。

  赴港投保看准七件事

  针对一系列风险,香港保监局提醒内地访客“赴港投保7七件事”,包括:亲身赴港购买香港保险、不与无牌人士接洽、直接向保险公司支付保费、切勿与中介人协议回佣、了解产品的特点及风险、留意索赔事宜、认识香港保险业的规管等。

  据悉,目前香港保险销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保险公司的直属代理人,只代理单一公司的产品;另一种是第三方经纪公司,负责签约险企的产品销售,不管是公司还是产品都不固定。

  香港某大型险企的销售人员刘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出问题的非法或者无牌中介,多是和第三方经纪公司合作。“类似中介和内地的财富公司、信托公司,甚至一些小的银行进行合作,通过内地的机构得到‘转介绍’的客户,然后客户再通过香港的第三方经纪公司和险企进行签约。正常的直属代理人签一个保单的业绩提成一般是首年保费的20%左右,而第三方经纪公司则达到60%。这就提供了第三方经纪公司‘胡作非为’的空间,可以给客户返佣,或者提供往返香港的机票和酒店,诱导客户购买香港保单。”

  造成业绩提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三方经纪公司的运营方式一般是“一脚踢”,公司和险企约定一个基本的销售额度,日常不占用险企的人员和办公地点,所以可以给与更高的业绩提成。

  刘明认为,非法中介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这种中介像是‘二道贩子’,等于把客户卖了两次。保险是一个特殊的金融产品,服务周期很长,服务内容复杂且专业,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很多客户在购买的时候,对产品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购买之后,发现不合适,或者急需用钱,需要提前退出时,就发现损失惨重。”

  对于这种行为,香港保监局去年表示,“对无牌销售持零容忍态度。”从事香港保险的推荐或销售,相关保险中介人必须持有香港保险中介牌照。根据香港《保险业条例》,无牌销售保险涉及刑事罪行,一经定罪,最高可判处监禁两年及罚款100万港元。

  据介绍,近期,香港保监局和廉政公署合作,打击可疑无牌跨境销售的行动;并对中介人不当处理或挪用保费、提供错误的保险意见,以及不当处理客户投保和续保申请等个案进行跟进调查。

  河北金融监管局提及的“地下保单”问题,事实上由来已久。

  2024年10月,广东金融监管局下发《关于开展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违规跨境投保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对广东全辖(不含深圳)开展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违规跨境投保专项治理工作。

  因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火热,全国政协委员罗卓坚此前在全国两会上关于推进跨境保险通的提案中建议,仿效债券通及沪港通等模式,让香港保险公司在大湾区以试点形式销售产品,分阶段试点销售不同类型保险产品。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在其官网答复表示,考虑到内地与港澳地区的保险市场在法律体系、监管制度、机构管理、产品设计和销售、消费者认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市场风险易交叉传染,现阶段直接开展跨境保险通试点的时机尚不成熟。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