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系\"创业者被老东家二度起诉,厦门“独角兽”海辰闯关IPO关键期遭狙击

频道:热点快讯 日期: 浏览:6

宁德时代在储能圈被冠以 “黄埔军校”的标签,从其离开并创业的员工也一直被业内津津乐道,散布在各个细分领域,如电池回收、储能软件、跨界氢能等。

但海辰储能却是一个例外,这家被冠以“宁德基因”的储能黑马,即将和宁德时代第二次对簿公堂。

天眼查显示,海辰储能近日被宁德时代起诉,理由是不正当竞争纠纷,目前已被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即将于8月12日开庭。

海辰储能创始人吴祖钰,也出现在被告方名单中。

除此之外,还有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珠海市海辰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安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厦门诚博旺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福建省宏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这些公司与海辰储能均有直接或间接关联,被宁德时代一并起诉。其中不乏熟悉的公司,在第一次诉讼中曾出现。

但不同的是,这次被诉讼的背景是,海辰储能正值冲刺港股IPO的关键聆讯期,其IPO进程是否会受到影响,成为业内的一大关注点。

诉讼焦点

案件的核心争议,聚焦于海辰储能的587Ah大容量电芯。

此前4月,海辰储能在ESIE 2025上发布587Ah储能电池,并联合5家产业链企业共同定义587Ah电池的尺寸标准;两个月后的SNEC 2025展前夕,宁德时代宣布量产交付587Ah电芯。

宁德时代在诉状中指出,海辰储能587Ah电芯与其专利产品参数高度重叠,特别是能量密度偏差仅4.4%,远低于行业通常用以区分技术代际或独立创新的10%经验阈值。

当下,将电芯容量做大,已成储能行业共识,各家企业均在争夺第三代储能电芯的定义权,而 587Ah和 684Ah是下一代储能电芯竞争的两大主力,宁德时代便是587Ah电芯阵营的代表。

如今,同一阵营的两家企业却生嫌隙,但外界并不奇怪,这并不是它们第一次“交锋”。

过往渊源

2023年,宁德时代曾起诉吴祖钰违反竞业限制协议。根据庭审结果,吴祖钰违反竞业限制协议事实成立;同年9月,吴祖钰妻子林秀华按裁决结果向宁德时代支付100万元违约金。

此次宁德时代再次起诉海辰储能,虽是以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但业内猜测与海辰储能多位核心高管,以及技术骨干曾任职宁德时代也不无关系。

创立海辰储能之前,吴祖钰曾是宁德时代技术骨干之一,从2012年7月至2018年11月,任职6年期间申请专利67项,涉及储能领域的集流体、极片及电池等领域;2018年,作为195名中层管理人员之一,吴祖钰还曾被宁德时代授予期权激励。

2019年12月,吴祖钰离职宁德时代开启创业之路,并带走宁德时代多位业务骨干,包括孙明煌、张万财、卢光波、王铈汶、黄成则、吴聪苗等人。其中,有多人也曾在宁德时代首批限制性股权激励名单中。

招股书显示,海辰储能董事会的四名执行董事中,有三人曾任职宁德时代。除吴祖钰之外,海辰储能副总经理易梓琦,以及负责市场战略管理的庞文杰,此前均是宁德时代的工程师。

这也是宁德时代一直耿耿于怀之处,在第一次诉讼中明确指出,海辰储能存在挖角宁德时代员工的行为,此次诉讼是否会再次指向此处,成为一大焦点。

IPO受波及?

但相比之下,外界更关注海辰储能的IPO是否会受到波及。

创立短短六年,海辰储能电池出货量跻身全球前三,仅次于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维权),成为储能赛道的一匹黑马,被厦门市视为“独角兽”企业。

招股书显示,从2022年至2024年,海辰储能的储能电池出货量以167%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营收规模也从2022年的36.15亿激增至2024年的129.17亿,年复合增长率达89%。

成立至今,海辰储能经过四轮融资,合计融资额达80亿元;最近一轮融资完成后,估值为250亿元。按此计算PE倍数高达87,远高于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

但海辰储能创立以来,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22至2023年净亏损分别为17.77亿元、19.75亿元,直至2024年才扭亏为盈,录得净利润2.88亿元。

扭亏之后,这匹储能黑马迅速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今年3月25日正式递表,目前正处港股IPO关键期,尚未完成证监会国际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

有业内人士认为,8月12正是其IPO聆讯阶段。如果法院受理,海辰储能需要证明案件不影响持续经营,否则可能延迟甚至终止IPO。

但有接近海辰储能的人士称,此次诉讼无关技术,也不会影响所谓的技术路线定义权,对海辰储能IPO没有太大影响;即使败诉,赔偿金对海辰储能的经营也不会构成实质性影响。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