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吴敏
成立八年,信美相互人寿首次迎来重大人事更迭。
6月30日,信美相互人寿发布公告称,杨帆因个人原因辞去该社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董事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委员、管理执行委员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法定代表人等除该社执行董事、管理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外的一切职务。
同时,经信美相互人寿董事会审议通过,选举胡晗担任董事长、管理执行委员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在董事长任职生效前,胡晗代为履行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务。
此次管理层更迭发生在信美相互人寿成立八周年的关键节点,当前该公司也面临保费增速放缓、投资回报承压等多重挑战。作为中国保险市场特殊的制度试验样本,此次权力交接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发展路径,更折射出相互制模式在商业可持续性上的现实探索。
盈利韧性与增长压力并存
信美相互人寿于2017年5月获批开业,其制度基础区别于股份制保险公司。相互制保险的核心在于由具有同质风险保障需求的会员共同所有、共担风险,保费形成互助基金用于保障赔付。这种模式弱化了股东利润诉求,强调保障功能优先。
但该模式也面临独特约束,即初始运营资金由发起会员以借款或捐赠形式提供,监管规则严格限制其偿还,即必须在弥补开办费且盈余积累达标后,经会员大会及监管批准方可分期偿还;偿付能力不足时需立即停止偿还。这种设计旨在确保资本服务于保障本质,但同时也对机构资本补充能力形成制约。
出生于1970年的杨帆有着20多年保险从业经验。1992年进入中国人保,后在原中国保监会办公厅任职,还曾历任太平养老、泰康养老等公司高管,具备深厚的保险机构管理及监管合规经验。2015年我国相互保险制度开闸,其与胡晗等人共同筹备信美相互人寿,成为相互制保险在中国落地的关键推动者。
此次接棒董事长之位的胡晗职业生涯始于中国光大集团财务体系,后任香港华鹰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浙江中正智能科技董事长等职,在企业财务管理、资本运作及跨界资源整合方面具有丰富经验。2015年与杨帆共同创立信美相互人寿,长期担任副董事长及总经理。
7月1日,据《华夏时报》了解,此次信美相互人寿管理层平稳交接后,高管团队稳定,既有战略和业务运营保持不变,将持续在董事会带领及出资人、会员的支持下有序经营发展。
在胡晗接任之际,信美相互人寿呈现阶段性发展特征。一方面是实现了规模积累和盈利突破。会员数量从0增至10.4万人,资产规模增至548.46亿元。并打破了寿险业普遍存在的“七平八盈”盈利周期,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实现盈利。即使在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3%至69.83亿元的环境下,净利润仍逆势增长16%至6672万元,显示一定成本控制和业务调整能力。
但另一方面,也面临增长动能减弱与投资收益承压。信美相互人寿2024年保费下滑趋势在2025年一季度延续,当季保险业务收入仅6.47亿元,并出现7905万元净亏损。增长压力已显而易见。
不过,信美人寿相关负责人曾向本报记者解释称,为确保长期稳健发展,2024年信美人寿根据战略发展规划,主动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对新单业务规模和增速进行了主动控制;同时主要受“报行合一”政策影响,新单原保费出现一定幅度下滑。
投资收益方面,2024年,信美相互人寿实现净投资收益率3.72%、总投资收益率4.41%,在行业低利率环境中尚属稳健,但2025年一季度综合投资收益率转负至-0.09%,凸显投资端挑战加剧。
信美相互人寿的八年航程,是中国相互制寿险从理论构想走向商业实践的重要见证。杨帆作为制度奠基者的离任与胡晗的接棒,标志着机构从初创期转入精细化运营新阶段。当前面临的增长瓶颈、收益压力与资本约束,本质上是对相互制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压力测试。
两人差异化的专业背景,恰似信美相互人寿发展路径的隐喻:杨帆代表的传统保险基因完成了制度破冰,而胡晗承载的资本与产业连接能力,将决定机构能否在保障初心与商业可持续性之间建立持久平衡。
此次管理层更迭,不仅是企业的人事交接,更是观察中国特色相互制保险生命力的关键窗口。
引入新伙伴,强化康养生态协同
在人口老龄化时代背景下,康养产业布局已成为险企的必修课。信美相互人寿选择了轻资产模式入局,于2022年发布THH(旅居养老、居家养老、住院养老)康养生态战略。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康养服务主要由第三方合作伙伴提供。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向本报记者分析指出,选择和第三方合作布局康养,资金投资较少,康养服务也可由第三方提供。保险公司只需要制定符合其要求、有特点的康养服务标准。不过,如何使得其服务满足客户要求并凸显其特色以及让第三方服务满足其标准要求,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这正是信美相互人寿在推进THH战略时面临的核心挑战。杨帆曾向记者坦言,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两个商业主体,各有各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惯性,“怎样变成一个团队给会员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怎样将合作共赢、模式互信变成现实,才是轻型模式中最核心的挑战。”为了克服这一挑战,筛选专业且理念一致的合作伙伴至关重要。杨帆指出,合作双方需上下游协同共建高效反应机制,始终坚持以提升康养服务的体验与品质为首位,最大程度满足会员的服务诉求。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信美相互人寿获批增资3.25亿元,引入内蒙古世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世林集团”)。世林集团以21.65%占比成为第二大运营资金提供方。蚂蚁集团直接持股比例降至22.98%,但因其控股天弘基金,出资占比仍超33%,保持主导地位。
此次引入世林集团,不仅补充了运营资金,更被寄望于为THH康养战略注入新的资源协同。
世林集团曾用名鄂尔多斯市尤氏投资有限公司,公司法人、董事长为民营企业家尤世林。该公司注册成立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以煤炭资源开发、煤炭化工、煤炭运销等大型产业为基础,覆盖资本投资、股权投资、铁路专用线、房地产开发、建筑、供水、沙漠生态观光旅游和餐饮等多领域、多产业。
信美人寿相关负责人曾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世林集团及其关联公司投资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酒店等,秉承相互制会员服务会员的理念,未来可以与信美在THH康养服务方面进行合作,为会员提供旅居养老基地及服务,共同促进会员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新股东的产业资源有望与信美相互人寿的康养战略形成直接联动,为解决第三方服务协同的挑战提供了新的可能路径。
网友留言(0)